来源:北京实用技术网 技术配方转让网 实用技术市场网 - 小 + 大
抗凝冰沥青路面是指通过在沥青路面材料中添加具有降低冰点的抗凝冰材料而形成的具有抑制冻结效果的路面。抗凝冰材料有效成分主要为降低冰点盐,其使用方法简便,可以在沥青路面铺设或养护维修之前,预先添加到路面材料中并用于沥青路面铺设。抗凝冰沥青路面的技术的主要作用原理是在毛细管压力及车辆碾压作用下,沥青路面内部的盐分逐渐析出形成盐水,降低道路表面冰雪的冰点,延迟道路表面积雪结冰;同时盐分可使冰在较低的温度下融化以便于清除。 在有效控制路面中的融冰材料的释放的方面,现有技术依然存在改善空间。现有技术中也有负载型抗凝冰改性,将氯盐负载于多孔材料以达到可以延缓盐的释放的目的,然而抗凝冰改性剂的载盐量较少并且缓释效果不良,且长效性不足。 本缓释长效型抗凝冰材料,解决现有的负载型抗凝冰材料负载盐量较少,缓释效果不良,以及长效性不足的问题。 利用具有降低冰点的盐可溶于氧化物溶胶中,分散更加均匀,获得缓释型抗凝冰材料组分分布均匀;同时负载量可控,根据降低冰点盐的溶解度和氧化物溶胶固含量,可以实现较大质量比例负载,如盐达到过饱和状态,还可以将盐配成溶液掺入其中,或者在混合体系中添加适量水,使盐分能在氧化物溶胶中充分溶解分散,水分蒸发后,可获得负载量高且分散均匀的缓释型抗凝冰材料,提高抗凝冰材料的长效性。本技术的缓释长效型抗凝冰材料,可不加填料,也可加入少量填料,使其获得一定粒径分布、力学性能及表面性能,也可对该材料表面进行疏水处理,延缓应用过程中有效盐分流失。本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水性环保、组分分布均匀、负载量可控,使用寿命长。 制备原理:降低冰点盐可溶于水,将其掺入无机氧化物溶胶中,机械搅拌,一方面盐溶液形成水合离子与溶胶分散更加均匀,另一方面盐溶液中的反离子进入到溶胶双电层的紧密层,使扩散层减薄,斥力势能降低,促进分散有盐离子的溶胶聚集胶凝,在胶凝过程中溶胶粒子相互联接形成三维多孔骨架结构。在此过程中,降低冰点盐成分被分散于凝胶骨架孔隙内,随着水分蒸发(高温烧结处理),盐成分达到过饱和结晶析出,负载于凝胶骨架孔隙内获得抗凝冰粉料。 抗凝冰原理:将具备抗凝冰功能的材料以填料的形式应用于沥青路面工程中,在冬季当路表水通过空隙渗入路面内部,抗凝冰有效成分被水分溶解,在车轮荷载、毛细管压力下,有效成分不断析出至沥青路表,即从路面内部逐渐转移至路表,由于形成的盐溶液蒸汽压低于纯水的蒸汽压,随着温度降低,导致盐溶液凝固点比纯水的凝固点低,从而有效阻止和延缓路面结冰,达到抗凝冰的目的。 本技术的缓释长效型抗凝冰材料(包含表面疏水处理)可作为填料直接添加于热拌/冷拌沥青混合料、雾封层材料、涂层材料、微表处等材料中解决路面建设与养护维修中路面的抗凝冰问题。 抗凝冰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川西高寒山区多数属于高寒、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烈,日照温差大,天气变化无常,雨雾等不利天气状况随时发生。高海拔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导致秋冬季节多大雾和结冰天气发生,冬季冰雪及涎流冰路段严重威胁驾驶人员的安全。 高寒地区路面由于空气湿度大极易在沥青路面上形成凝冰,对公路造成影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困扰西部交通部门的技术难题。路面凝冰的危害大于路面积冰,正常干燥状态下的沥青路面的摩擦系数为0.6,有积冰覆盖的路面摩擦系数为0.2,而凝冰覆盖的路面的摩擦系数只有0.15。路面凝冰在白天气温升高,凝冰融化成水,但融化的冰水又没有及时的排除路面以外,再加上由于气温低湿度大无法蒸发,残留在路面上,在夜间温度降低或气温骤降的情况下,融化的冰水又凝结成冰,使路面的抗滑系数降低,导致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和转向操作稳定性都将变差,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目前抗凝冰沥青混合料拌和方式多为热拌型,由于川西高寒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会达到-5℃,冬季该温度环境下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路面铺筑和修补时存在施工效率低、交通压力大等诸多缺点。 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具体为一种冷补型抗凝冰沥青混凝土,主要针对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冷补技术,解决高寒地区道路行车安全问题。该抗凝冰沥青混凝土融冰反应更加迅速,作用更加长效,可在常温和雨雪天气下施工,而且成型后能快速形成强度,且拥有较好的高温性能以及水稳定性能,其次能够快速开放交通,缓解养护交通压力。 技术资料费380元,含原料介绍、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性能指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