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实用技术网 技术配方转让网 实用技术市场网 - 小 + 大
水下结构或构筑物(海港、码头、桥梁、水下隧道等),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水流的侵蚀,而导致形成空洞。以海港、码头为例,其因长期受轮船螺旋桨尾吹水流的冲刷作用,易在基床形成空洞,危及码头结构安全,需及时进行修复;此外,受制于码头无法长期停用的实际情况,对修复过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面对海工水下的复杂环境和对修复施工工艺的高要求,显然普通混凝土及施工方法难以满足其要求。针对这一技术问题,一种技术方案是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普通混凝土,例如钢板桩围堰法、筑岛围堰法等,此类方法通常施工技术难度高、经济技术成本高;另一技术方案是使用特种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和普通施工方法,该技术对材料要求高,但施工难度和经济成本均有所降低。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作为一种具有良好抗分散性和较好流动性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实现水下混凝土的自流平、自密实,和有效抑制水下施工时水泥和骨料分散,并且做到不污染施工水域,被广泛应用于水下和滨水工程。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核心在于水下不分散剂及其优化和改良。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利用该水下不分散剂制得的混凝土早期水陆抗压强度比高。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利用该水下不分散剂制得的混凝土早期水陆抗压强度比高。 本技术的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通过选择聚丙烯酰胺有机絮凝剂和活性硅土等无机絮凝剂的复合,制得了复合絮凝剂;减少了气泡的产生量,在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使混凝土材料的致密程度更高,从而提升了最终混凝土的早期水陆抗压强度比。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絮凝剂,掺量过低,不利于混凝土水下的抗分散性能;过高的话会使得混凝土过于黏聚,满足不了工作性能(难以泵送施工),还会引入较多的气泡,对强度有负面影响。 混凝土抗分散剂及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混凝土作为水下工程的建设施工中选用最多的材料,与在普通环境中施工建设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水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混合料直接放在水中,因为水会冲刷混凝土混合料,水泥和骨料会分离开不会黏聚在一起,一部分被冲走,还有一部分会长时间处于悬浮形态,从而失去胶结骨料的能力,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并污染了水域,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剂是一种混凝土的新型外加剂,它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粘度,使得它在水下施工时抗分散、抗离析、自流平。然而,现有的抗分散剂应用到混凝土中后,仍然存在有抗分散性、流动性不佳,氯离子抗渗性、抗冻性差,可泵性差及强度低等问题。尤其是在水深超过80米,且水流速度较大(超过1m/s)的水域环境中,抗分散剂的抗分散性能还有待提升。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混凝土抗分散剂,来保证配制所得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抗分散性、抗渗性、抗冻性和强度。 本技术所得抗分散剂与混凝土适应性好,配制所得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泵性、氯离子抗渗性、抗冻性和抗分散性能(不分散、不离析),且在水流速超过1m/s的水下28d抗压强度达到40MPa,均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本技术的一种混凝土抗分散剂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中的聚丙烯酰胺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协同作用,一部分通过双电层压缩、电荷中和及高分子长链的架桥作用,达到絮凝效果;一部分通过碳链上的羟基官能团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分子链相互吸引,最终形成密实的网状结构,包裹住水泥,从而实现抗分散性能。聚丙烯酰胺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通过桥架作用、正负离子电中和作用以及氢键作用,并配合减水剂、硅灰、粉煤灰和早强剂使得混凝土整体具有良好的抗分散性和耐久性能,使其在水中施工更加方便,在通过水层后也能保证配和比基本不变,最终的强度也在预期范围内,确保工程的质量。 本技术的一种混凝土抗分散剂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以聚丙烯酰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抗分散剂的基体,将硅灰及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并辅以减水剂和早强剂,得到满足现代工程需要的大流动性、自密实性、微膨胀性及坍损小的抗分散剂。 技术资料费380元,含生产配方、工艺流程等。 |
上一篇:混凝土促凝剂配方